导读:随着电子技术、微功耗技术及单片机等技术的发展,制造热量表成为可能。我国热量表的自行研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7-2000年欧洲标准《热量表EN1434》逐渐被一些企事业单位所了解和重视,中国热量表的研制开发走上了正轨。
1、世界热量表行业发展历程
随着电子技术、微功耗技术及单片机等技术的发展,制造
热量表成为可能。1997年4月,欧洲共同体正式通过了统一的热量表标准EN1434,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欧洲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热计量技术和较为完善的供热计量收费体系。
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在供热技术及管理方面较为先进,他们对用户的舒适和节能措施十分重视。德国、丹麦、法国、瑞典、芬兰等国家在集中供热方面,特别是在用户室温控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
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供热发达的俄罗斯、东欧各国以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为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近些年来也陆续加大了对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改造,逐步建立起计量供热的收费体系。日、韩等国也针对各自的特点,建立起了供热计量收费体系。随着能源问题受到日益重视,将有更多的国家建立供热计量收费体系,加之现有体系的不断改进,必将带动热量表行业的持续发展。
2、我国热量表市场需求
我国热量表的自行研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7-2000年欧洲标准《热量表EN1434》逐渐被一些企事业单位所了解和重视,中国热量表的研制开发走上了正轨。
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开始进行供热体制改革,2006年我国开始推行强制性的计量表安装,特别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10年开始,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用两年时间,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我国热量表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2009年我国民用热量表销售量约63.88万只,较2008年增长了44.33%。随着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落实,2010年我国民用热量表市场呈供不应求状况。
2009年我国热量表产量约为73.98万只,同比增长38.72%。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2010年热量表产量超过300万只,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截至2009年底,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398,0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为263,512.31万平方米,全国既有住宅建筑热量表需求量约为2510万只。估计2010年我国仅新增供热面积热量表年需求量超过300万只,预计未来5年我国热量表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
3、竞争格局
目前热量表市场主要被丹麦丹佛斯、德国兰吉尔公司(隶属于西门子集团)、德国真兰(隶属于德国米诺集团)、法国斯伦贝谢、德国荷德鲁美特、德国费特拉(Ista)、德国恩乐曼(Engelmann)公司等大型企业所垄断。我国热量表成品出口量较小,主要是德国兰吉尔、德国米诺集团等设立的外资企业。
国内市场方面,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过自主研发,结合中国水质较差的情况,将无磁技术、超声波技术、电池供电技术应用于热量表产品,不断进行产品的科技创新,热量表产品的核心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由于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基本相同,价格较高,国产热量表性价比优势明显,因此进口热量表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下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分析,2009年进口热量表在国内销售量仅占6.35%。
热量表行业竞争充分,集中度不高。全国热量表的生产企业由2002年的20多家增长到2009年的120余家,2009年生产热量表累计超过1万套的企业不足15家。